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21 16:37:26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一、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诀”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掌握了乘法口诀的意义,会运用1—7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这部分知识为学生学习8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教材处理“8的乘法口诀”的口诀引入,不是抽象地直接搬出口诀,而是先通过小狗在数轴上跳,一次跳8,二次跳几,三次、四次……这样形象的例子,进而推导出8的乘法口诀。学生易于掌握和接受。

二、学情分析

该班有学生40人,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的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萎缩情绪。我应逐步引导他们开拓思维的空间,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能记住8 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简单计算。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要求记忆的口诀随着所学知识逐步增多。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 师:今天,有一位客人来到我们班,谁呢?(电脑演示“蓝猫”) 蓝猫得知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知识,想考一考我们。

①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3×4,5×6,4×5,3×2,7×4,5×7,7×5,7×6,

2.师:蓝猫看到我们那么厉害,可不服气了,它又出了几道题目。看看我们小朋友能不能闯过难关,做的又快又准确。(电脑演示)

说说出现口诀的前一句和后一句

(二)探索新知

1. 由蓝猫跳数轴引出一个8至8个8的连加。

师:再来看看蓝猫又干什么?(电脑演示)

师: “这是蓝猫,它可爱运动了,是我们数学王国的运动健将哩,你看,它又在那里跳了。”(展示数轴)

师:请小朋友一起来观察一下,蓝猫是怎么跳的?蓝猫第一次从0跳到了几?

师:接下来它要顺着数轴继续跳,每次跳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那么蓝猫第二次会跳到几呢?

师:谁能来说说为什么?

生:因为蓝猫这一次跳得与第一次、第二次的长度都相同。

师:那么蓝猫第四次、第五次……第八次分别能跳到哪里呢?说说为什么。

学生反馈。

师:求几个8相加什么方法更简便?(乘法)

出示课题8 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2 自编8的乘法口诀

带蓝猫参观鼓号队。要求同学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电脑演示)

师:每个小朋友可以根据蓝猫今天跳数轴的表现来求1排到8排各有多少人(给学生3分钟的练习时间,并且反馈于书本上

个别学生反馈,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再根据算式编8的乘法口诀。

师:对于他们编的8的乘法口诀,你还有什么意见或者补充吗?

学生讨论再反馈在黑板上。

3.记口诀

师:编的那么好的乘法口诀,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朗读一遍吧。

师生齐读口诀。

师:蓝猫又说话了:“你们认识了8的乘法口诀,里面有8个朋友。你们能一下子就把每个朋友都记住吗?还是让我蓝猫来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吧。你们可以先观察每一个乘法口诀朋友的特点,再比较比较。这样就好记多了。”

学生比较并反馈:①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总比下一句的第一个数多一;

②每一句的第二个数都是8;

③每一句口诀的得数十位上依次增加,个位依次减少;

④积一个比一个依次多8。

师:说一说你觉得哪个口诀朋友比较好记。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学生反馈,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师:蓝猫直挠头,忘了六八多少怎么办?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这几位朋友。(两分钟)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同桌互背、开火车背口诀

(三)练习

1.出示8的乘法口诀卡片

师:波波给我们带来了8的乘法口诀的相片。看看我们小朋友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几位好朋友?

8×4 8 ×7 3×8 8 ×8

8×2 8×5 1×8 6×8

2、智慧星

一八得( ) ( )十六 ( )八三十二 ( )二十四

( )八五十六 五八( ) ( )八六十四 六八( )

(四)实践运用

师: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8的乘法口诀?

①螃蟹:一只螃蟹一条腿,三只螃蟹呢?

②教室里横着数有7排,每排8人,还多2人(竖着数有8列,每列7人,还多2人)可算出全班多少人?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跟着在数学王国里逛了一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从现代课程理念来看,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评价一堂课,最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自始至终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他们学习的情绪是不是达到了兴奋点,是不是获得了主动发展。基于这样的观点,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我试着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方面做了一点尝试。

1、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从内容到方法要更贴近儿童,尽可能顺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要不断地触发他们的兴趣点,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事先设计好的一个事例,让学生能从生活中的事例,感知东西要分门别类的放好了,这样才不会出错,其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正所谓“未登殿堂,先入佳境”。再用计算机向学生呈现了一幅动物运动会的画面,这幅画面既富有现实生活的气息,又充满了童话的色彩,一下子就紧接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仔细观察,操场上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参加了哪两项活动?”从而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统计问题上来,接着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帮小动物们“发运动服”、“订午餐”等一连串的问题,产生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的意识。

2、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在本堂课的教 ……此处隐藏10516个字……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不同的认识风格,学习态度,学习信念以及学习动机等。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选用什么方法是他的选取,从某种好处上说此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是基于自已探索的。理解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足于一种标准答案,多角度,全方位,甚至在异想天开中解决问题。教学可借助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法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我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敢于发展自已的意见,及时表扬有独创见解的学生。引导扶正有错误的意见,补充不完善的意见。无论学生意见正确与否,只要他们能发表意见,都要鼓励表扬,激励他们各种创造动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教师在数学中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有机整合,注重现实与开放的有机融合。注重双基培养与数学应用合理渗透。在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处理好基础。开放。应用等方面关系。把握好这样的原则和思想,使我们的教学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调整,在改革中不失严谨,走出浮燥,把开放性。基础性。生活性。发展性。数学性有机融合,使我们的数学更加科学。合理。真正为我们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本课时是在学生理解了乘除法的含义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除法的计算方法(用除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注重创设情境贯彻整个环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本课开始,通过创设“小熊开店”情境,小动物来购物遇到的问题,引出:

1)买4辆坦克需要多少元;

2)20元可以买几辆坦克。

学生对于第一个问题能顺利用乘法算式解决,马上发现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求积,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未能顺利解决。

2、自主学习,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如在解决关键性问题“20元能买几辆坦克?”时,让学生尝试解答,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用数学的语言来说说,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编出除法问题,努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等。如何在课堂上做到既照顾个别差异,又能面向全体学生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索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买书》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一单元中的一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下面方法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一、重视经验,温故纳新。

在本节导课时,我按照教材改编写意图创设了“笑笑和淘气去新华书店买书的情境”,接着安排了一道学生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练习题,指名学生板演,全班齐练,计算后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在交流时,我有意提问“为什么在计算时要把个位对齐?”目的让学生明确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这一练习不仅激活了学生以前学习的多位数加减法的经验,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多位数加减法的算理,然后再出示教材例题情境:“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出示例题后,我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读题,审题,列出算式。由于有前面的复习,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列出算式:3.2+11.5= 11.5+3.2= 对这两种算式我给予了肯定,并写在黑板上。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时我指着黑板上的两个算式说:“为了帮淘气解决买书付钱的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请大家都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这时我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流程。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解读教材、明晰算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再看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算法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最后全班交流总结算理。

把学生对小数加法算法的个性化的探索放在第一位,确保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在个体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再回归到对教材的解读,这样学生在解读过程中进一步澄清了自己的思路,了解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弥补了自主探索中不到位的地方。

三、突出重点,融会贯通。

在进行全班交流时,我让学生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展开讨论、交流,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小结,“多位数相加时,个位上的数一定要对齐,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对齐了,这样才能做到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三种算法的共同点都是把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把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算理融会贯通,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把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但在本节教学中,因在小组讨论,交流时用的时间过长,没有进行必要的巩固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对时间的把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前几天和教师们一起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听一位教师讲了一节四年级的数学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后教师一起交流了自己的认识。对这位教师的这节课给了较好的评价。诚然,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上对学生的辅导等,我也认可。但是就一点我提出了不同意见。那就是怎样做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摸索、发现知识的规律。

这位教师讲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问:对于平行四边形你们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其中一个学生提出:老师我还想知道怎样求平行四边行的面积?

这一问题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也是教师所设计的。可以说是不谋而合。这时就有学生就提出可以用以学的长方形知识解决,这是多好的建议呀。而这位教师只是给以表扬,并没有鼓励学生去探讨、去研究,一味按教案进行。教师先后出示了三幅带方格的图形,意在引导学生先通过数方格,求面积。逐步过度到拆补求面积。可学生并没有按其意图发展,而是直接就拆补。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完成教学设计。

我想这位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另外教师的应变能力不强,方法不灵活,更重要的是不相信学生,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如果在学生提出解决方法后,教师及时鼓励,并激励学生去探讨。老师可以这样说:你的方法真好,你就根据你的想法去研究、去探讨,你会得到答案。这样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会在愉悦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会更好。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